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

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| 【学院巡礼】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——红芯领航铸栋梁 数链融合育英才 应用经济多维人才培养体系实践

文章来源:应用经济学院发布时间:2025-04-26  浏览次数:

(一)党建领航,铸魂育人

应用经济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创新育人方式,以“党建+专业”传承红色文化、以“实践+”提升综合素养、以“资助+”赋能筑梦未来为“小切口”,深入推进学院三全育人“大文章”。学院党委于2021年7月获“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和“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。

图1  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

图2  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

学院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在教学行政区域建设红色金融长廊、红色财税长廊和红色国贸长廊,党建引领、三廊协同,共筑铸魂育人新高地。以红色财税文化长廊为基础打造线上育人资源,人民网以“红色财税,利国惠民”为专题进行十期线上展播,学习强国中央平台也在“看党史”下的“红色故事”栏目进行了转播。以金融谍战剧《追风者》播出为契机,贵州卫视、学校宣传部与学院金融专业教师共同推出金融科普类栏目《藏在金融票据中的革命史》,见证我党金融工作者信仰深耕、淬炼成钢的成长过程。

38E55

图3 红色金融长廊、红色财税长廊、红色国贸长廊

图4 红色财税系列视频:《红色财税》

图5  红色金融系列视频:《藏在金融票据中的革命史》

(二) 特色发展,优势明显

学院专业设置、专业建设与国家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,专业特色鲜明,着力培养“诚实守信,精通大数据和应用经济学理论和实务的儒魂商才”。现有金融学、金融工程、税收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、财政学、数字经济、保险学7个本科专业。其中,金融学、金融工程、税收学、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财政学、保险学为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数字经济是国家特设专业。学院是贵州高校中应用经济学本科专业较为齐全的学院。

学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“两轮驱动”,在理论教学中加强学术培养,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实习实践基地建设。目前我院有硕士生导师79名,占专职教师比例为68%,保障了课程的学术性;我院拥有财政税收部门、银行机构、证券公司、保险公司、外贸企业等20余家校外实习基地,能保障各专业实习实践教学。

学院课程建设成效显著,获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、省级一流课程23门(涵盖所有五类金课类型);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;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4项;获省级及以上教改课题17项;获国家级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立项1项。

(三)门类较全,成果丰硕

学院现有区域经济学、财政学、金融学、产业经济学、国际贸易学、数量经济学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金融、国际商务、税务、数字经济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,拥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,是我省高校中应用经济学学科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学院。学科获国家级课题立项26项,其中国家社科项目立项20项(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),国家自科项目立项6项。省级课题立项65项;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72篇,其中CSSCI以上期刊论文74篇、SSCI/SCI论文49篇,专著24部;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3项,其中获得中国“管理科学奖”促进奖1项,2022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奖1项,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8项,二等奖7项,三等奖6项,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;9篇案例入选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,5篇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入库案例,10篇案例入选中国金融专业学位中心案例库。2022年,应用经济学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显著进展。

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优势,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。建设有贵州省高等学校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实验室、贵州省绿色金融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、中国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、数字经济研究院、贵州省金融研究院、贵州省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、内陆开放型经济研究院、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创新战略团队、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、绿色金融创新与实践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及团队。依托智库研究力量,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(四)师资雄厚,领航发展

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涵盖应用经济学科主要学科专家。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117名,博士研究生87人,教授22人,副教授53人;硕士生导师79人,博士生导师11人。现有省级“金师”(教学名师)6人,省管专家2人,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“贵州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”8人,贵州省经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贵州省高校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。

教师团队获奖级别较高。2名教师获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,我校获此殊荣的教师均为我院教师;获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“同课异构”教师教学竞赛一、二、三等奖各1项;获全国“新质·引领·赋能”首届数字教育“标杆案例”1项。

2B0350

FAC6D

BD1F3

2213F7

C77D9

C9E0E

图6 教师获奖荣誉证书

(五)数智产学,资源丰富

在人才培养中融入数字技术和智能方式,产教协同,打造丰富的校内外和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。在课程建设方面,设计数字化交叉融合课程,如财税大数据分析、财税数据建模、数据要素市场:理论与实践等课程。在教学内容建设方面,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,部分课程内容涵盖程序设计、数据分析、数据挖掘、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技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,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。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,引入数字化教学方法,采用AI大模型赋能课程。

学院优质教学资源丰富。目前学院有6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、2门省级线上一流课程、3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、1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,有11门省级线下一流课程;《财政学》获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。学院现有产业导师49名,实习实践基地20余个。

图7  《金融学》课程知识图谱系列+课程思政图谱

图8  《金融学》金融世界元宇宙

图9  DeepSeek大模型赋能贵州财大《税法》智慧课程生态圈

(六)因材施教,中流砥柱

因材施教,人才培养成效显著。学院针对在校学生学情,一二课堂协同育人,取得较好的育人成效。近五年,共有14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,275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23名学生获洪银兴“奋进”及“创新奖”奖学金;获省级三好学生13人,优秀学生干部3人,46名同学获评省级“优秀毕业生”。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学术研究,提高科研实践能力。近几年,47支队伍获校级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奖项,1项获国家铜奖,8项获省级表彰;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4项,省级立项41项。参与“学创杯”“正大杯”“全国统计建模大赛”“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”“全国本科院校纳税风险管控案例大赛”等学科竞赛,获国家级、省级奖项。学生参加国际性、全国性学术会议并作报告32人次;57名学生科研项目获得校级立项。

经过在校培养,学生升学率逐年递增,本科同学考入北京大学、对外经贸大学、西南财经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知名高校读研深造,硕士研究生同学考入复旦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。学生就业率均达到双八目标,毕业生大多在国有企业、政府部门、高等院校、私企等领域工作,综合素质高,工作能力强,有着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声誉。

毕业的校友们遍布国内,也扎根贵州,在各自工作领域中表现突出,成长为该领域中流砥柱,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成效,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“活名片”。校友与学院达成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,共同探索技术创新路径,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
图10  校友回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