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8日上午,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“金惠黔程”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在瓮安县猴场镇马场坪村正式展开。“金惠黔程”队以“金惠乡村,共富未来”为主题,带着对乡村振兴的调研热情,走进马场坪村太子参种植基地。烈日下的田间,队员们挽起裤脚、撸起袖子,跟着农户俯下身学采收——指尖拨开湿润的泥土,小心翼翼拔出带着泥土清香的太子参,再仔细抖去根部的碎土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,太子参正书写着一段从“无名作物”到“致富新宠”的农业传奇,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在田间地头奏响增收致富的嘹亮赞歌。

队员们通过调研了解到,每天清晨八点起,从周边村寨赶来的务工人员和收购商家就有1000余人,田间地头、收购点前热闹非凡,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。“每天天不亮就来,能干到傍晚六点,一天下来能收六七十斤,多的能上百斤,按2元一斤算,多干多得!家门口挣钱,还能照看老人孩子,比出去打工舒心多啦!”正在分拣太子参的李大姐手里不停,嗓门洪亮说道。


“这片产业能成,靠的是‘党支部引领+种植大户带动种植小户’的硬路子!”马场坪村唐书记向队员们细数产业发展的历程,话语里满是感慨。十几年前一边种植太子参一边种植玉米,产量效果不是很好。近几年全村才开始连片种植。如今,以马场坪村为核心,已形成辐射大金星村、金竹村、松坪社区的中药材(太子参)现代化农业产业园,成为猴场镇依靠中药材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标杆。因黔南、黔东南等地海拔适中、气候温润,特别适合太子参规模化种植。在马场坪村,90%的农户已参与到产业中,共种植太子参4000余亩,建成1个示范种植基地,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种植2000亩,让越来越多村民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。

唐书记难掩自豪地介绍到:“说起产业效益,2024年亩产近1000斤,光这一项就带动群众增收400万元!”。8-9个月的种植周期里,从田间管理到采收,密密麻麻的务工需求让村民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。
田间的汗水、农户的笑脸、产业的活力,让“金惠黔程”队的队员们对“乡村振兴”有了更鲜活的理解。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不仅让队员们近距离触摸到农业产业的发展脉动,更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、劳动人民的奋斗力量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把马场坪村的经验带回校园,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